我们造新国家ღ◈✿★,好比是造新轮船一样ღ◈✿★,船中所装的机器ღ◈✿★,如果所发生的马力很小ღ◈✿★,行船的速度当然是很慢ღ◈✿★,所载的货物当然很少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所收的利息当然是很微ღ◈✿★。反过来说ღ◈✿★,如果所发生的马力很大ღ◈✿★,行船的速度当然是极快ღ◈✿★,所载的货物当然是极多ღ◈✿★,所收的利息也当然是极大ღ◈✿★。·····如果我们所造的新轮船每小时可以走五十海里ღ◈✿★,世界上便没有别的轮船能够来比赛ღ◈✿★。我们的轮船365第三部ღ◈✿★,就是世界上最快最大的新轮船ღ◈✿★。
“海通”是近代中国的起点ღ◈✿★,近代中国又称“海通以还”ღ◈✿★,说明“海通”的意义是跨时代的ღ◈✿★,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ღ◈✿★,使之进入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”ღ◈✿★。尽管历史上像“海通”这样重大的现象不多ღ◈✿★,但中国如何从“海通”走向“半殖民地”的历史图景还相当模糊ღ◈✿★。这大概与既有的研究范式相关ღ◈✿★。过去对“海通”的研究ღ◈✿★,大多从两头入手ღ◈✿★,从早年的“冲击与回应”模式ღ◈✿★,到后来的“在中国发现历史”ღ◈✿★,以及最近的全球史转向ღ◈✿★。关注的重点ღ◈✿★,要么侧重西方的“刺激”或“挑战”ღ◈✿★,要么侧重本土的因应与改变ღ◈✿★。对于“海通”本身的过程和机制ღ◈✿★,关注得不够ღ◈✿★。将目光从“海通”的两头ღ◈✿★,转向“海通”本身ღ◈✿★,讨论“海通”发生的地域ღ◈✿★、规模ღ◈✿★、层次ღ◈✿★、范围和机制的变化ღ◈✿★,必将大大丰富我们对近代中国转型的整体认识ღ◈✿★。
中国的轮船航运体系ღ◈✿★,比铁路建成早几十年ღ◈✿★。轮船的形象ღ◈✿★,充满象征意味ღ◈✿★。一方面365第三部ღ◈✿★,作为先进的运输工具ღ◈✿★,它推动交通和贸易的发展ღ◈✿★,带来全新的时空体验ღ◈✿★;促进经济ღ◈✿★、文化ღ◈✿★、人员的流动ღ◈✿★,将沿江ღ◈✿★、沿海地区带入由航运所开拓的世界网络ღ◈✿★,创造更多就业的同时ღ◈✿★,也带来新的可能性ღ◈✿★。另一方面ღ◈✿★,帝国主义正是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ღ◈✿★,轮船也是对华持续扩张的手段和外国特权的明显标志ღ◈✿★。正是在这种爱恨情仇的交织中ღ◈✿★,时人常常将国家比作轮船ღ◈✿★,“造新国家ღ◈✿★,好比是造新轮船一样”(孙中山语)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带领全国人民的领袖也被称为“伟大的舵手”ღ◈✿★。尽快让中国这艘船赶上外国凯发K8官网ღ◈✿★,ღ◈✿★,甚至能跑得更快ღ◈✿★、更稳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、更好凯发K8旗舰厅ღ◈✿★。ღ◈✿★,成为一种全民隐喻ღ◈✿★,颇能撩动时人的心弦ღ◈✿★。
罗安妮此书对轮船的关注不是技术的ღ◈✿★,而是着眼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ღ◈✿★。最大的特点航运业ღ◈✿★,在于从“连接处”观察“海通”ღ◈✿★,将近代中西两个世界相遇的宏大进程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聚焦到相遇的潮头ღ◈✿★,讨论与“连接”(connection)有关的观念ღ◈✿★、过程ღ◈✿★、制度ღ◈✿★、媒介和人员ღ◈✿★,从中揭示“海通”的具体过程及其造就的半殖民秩序ღ◈✿★。如该书英文书名所揭示的ღ◈✿★,两个世界相遇的结合处并不固定ღ◈✿★,它是动态的ღ◈✿★、“航行的”ღ◈✿★。在晚清ღ◈✿★、民国的几十年里ღ◈✿★,它由点及面ღ◈✿★,最后发展成一个网络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成为一个体系ღ◈✿★。作者对这一过程的考察ღ◈✿★,不是仅从轮船公司史这样的经济史视角入手——刘广京ღ◈✿★、朱荫贵等前辈学者已有很好的研究ღ◈✿★,而是动态地考察中国航运体系的创建与发展ღ◈✿★,将其置于两个世界的互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转型的过程中来认识ღ◈✿★。
统摄全书的“半殖民主义”ღ◈✿★,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ღ◈✿★,但是近二三十年早已淡出学界论域ღ◈✿★,该书再次重提这一概念ღ◈✿★,显示出这一理论仍有相当的洞察力ღ◈✿★,其中很多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ღ◈✿★。罗著较完整地讨论了航运体系中半殖民秩序从建立到壮大ღ◈✿★,再到受民族主义ღ◈✿★、国家建设的冲击ღ◈✿★,直至瓦解的全过程ღ◈✿★,将之与“殖民主义”治下的印度两相对比ღ◈✿★,彰显出近代中国的重要特点ღ◈✿★。正因为是“半殖民”而非被完全“殖民”ღ◈✿★,在殖民的一方和被殖民的一方都是多头政治ღ◈✿★,列强多有顾忌ღ◈✿★,民族自信未绝ღ◈✿★,所以中国有更多的斡旋空间ღ◈✿★,更多样的制度安排和更曲折的历史实践ღ◈✿★。这都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增添了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和丰富性ღ◈✿★。
晚清50年中国航运体系的建立ღ◈✿★,创造了中西联系的新模式ღ◈✿★,这是该书前半部分的主题ღ◈✿★。这一分布在各通商口岸之间ღ◈✿★,联通中外ღ◈✿★、联结沿海与内陆的航运网络ღ◈✿★,主要由列强和清政府在条约体系的“合作”框架下共同建立ღ◈✿★。此时的“合作”ღ◈✿★,主要着眼于效果ღ◈✿★,尚未深究与帝国主义者合作是否合乎道义的问题ღ◈✿★,尽管后来这一点变得很致命ღ◈✿★。“合作”的领域与范围非常广泛ღ◈✿★,从航运区域的组合ღ◈✿★,到客货运业务的协商ღ◈✿★,再到资本寻求避税的“挂洋旗”ღ◈✿★,处处体现出“半殖民主义”体制中的相互博弈与配合ღ◈✿★。其中最重要的机制ღ◈✿★,是1877年由“三公司”——清政府背景的轮船招商局ღ◈✿★、英属太古轮船公司ღ◈✿★,以及怡和轮船公司ღ◈✿★,结成的寡头联盟ღ◈✿★。这一组织设定运费ღ◈✿★,分割贸易365第三部ღ◈✿★,分配利润ღ◈✿★,主导中国航运长达几十年ღ◈✿★,直到全面抗战期间才告衰落ღ◈✿★。联盟中各国公司并不平等365第三部ღ◈✿★,总体上有利于起步时相对弱小的英国公司ღ◈✿★,客观上也保护了日后全面落后的招商局ღ◈✿★,维持着长江航运的相对均势ღ◈✿★,支撑着航运业务的扩张与繁荣ღ◈✿★。
进入民国ღ◈✿★,政治秩序已天翻地覆365第三部ღ◈✿★,联通两个世界的航运主体和机制亦随之改变ღ◈✿★,导致半殖民秩序从扩张到止步ღ◈✿★,直至最后瓦解ღ◈✿★,这是本书后半部分讨论的重点ღ◈✿★。民国时期国家分裂ღ◈✿★,中央权威迟迟不能建立ღ◈✿★,让晚清那种合作模式的基础——中央的权威和国家主权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ღ◈✿★,不复存在ღ◈✿★。在各自为战的民国ღ◈✿★,民族主义此起彼伏ღ◈✿★,集中表现为收复航权和航运自治运动ღ◈✿★。这些运动的后果之一ღ◈✿★,是“三北”“民生”等本土轮船公司的乘势而起ღ◈✿★,涌现出张謇ღ◈✿★、虞洽卿ღ◈✿★、卢作孚等一大批民族航运资本家ღ◈✿★。尽管国民政府的国家建设没有很好地与航运民族主义协调起来ღ◈✿★,民族资本的航运企业也未能取得国家的大力支持ღ◈✿★,但由于“多头政治”的特征ღ◈✿★,个别区域的航运自治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功ღ◈✿★,刘湘支持下的长江上游的民生公司可为代表ღ◈✿★。这些公司和民族资本家最终成为取代外国航运公司的力量ღ◈✿★。
在方法论上ღ◈✿★,罗著讨论的轮船ღ◈✿★,不仅是物质空间ღ◈✿★,更是东西方相遇的社会空间ღ◈✿★。轮船的内部舱位设计ღ◈✿★、饮食娱乐等服务安排ღ◈✿★、职员等级体系ღ◈✿★、技术国别属性等ღ◈✿★,无不体现出“半殖民秩序”ღ◈✿★,折射出“海通”过程中东西方权力与知识的冲突ღ◈✿★。从晚清到民国ღ◈✿★,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ღ◈✿★,这种冲突愈演愈烈ღ◈✿★,轮船的社会空间中发生了权势的转移ღ◈✿★。这一变化ღ◈✿★,不仅表现在用“茶房”取代“买办”ღ◈✿★,更表现在较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中外区隔的模糊ღ◈✿★,以及用华人取代外国人ღ◈✿★。这方面最为成功的是卢作孚的民生公司ღ◈✿★。通过采用新的管理方法ღ◈✿★,民生重新构建了员工与公司ღ◈✿★、公司与乘客ღ◈✿★、公司与社会的关系ღ◈✿★,批判了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“中国佬”观念ღ◈✿★。正如孙中山所言之“新轮船”ღ◈✿★,卢作孚重组了完全中国化的轮船ღ◈✿★,它比当时中国境内的洋轮“更高效ღ◈✿★、更现代ღ◈✿★、更和谐”ღ◈✿★。在后来的“新生活运动”中ღ◈✿★,民生的做法成为一种被推广到整个中国航运界的典范ღ◈✿★。
航运不能全面阐释半殖民秩序ღ◈✿★,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ღ◈✿★。即便几十年后ღ◈✿★,中国的现代铁路ღ◈✿★、公路体系逐步建立ღ◈✿★,航运仍是联通国内外的主要途径ღ◈✿★。在14500公里海岸线和内河航线的通商口岸航运网络中ღ◈✿★,国内外商品ღ◈✿★、人员和观念通过轮船完成交换ღ◈✿★,与口岸群体ღ◈✿★、海关体系ღ◈✿★、治外法权ღ◈✿★、市场网络ღ◈✿★、文化宗教等社会秩序中的其他因素形成了更广泛而深入的关联ღ◈✿★。尽管这些问题已经超出航运体系本身ღ◈✿★,罗著仍广泛地涉及这些话题ღ◈✿★,提出了很多可资延伸的问题ღ◈✿★。作者目前的研究ღ◈✿★,是利用中国ღ◈✿★、日本ღ◈✿★、英国和印度的材料ღ◈✿★,比较中印两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去殖民化运动中的不同作用ღ◈✿★,从材料和主题上看ღ◈✿★,都是该书主题的进一步延续ღ◈✿★,相信会对航运与半殖民秩序问题有进一步的关联ღ◈✿★、呼应ღ◈✿★。
轮船ღ◈✿★,作为对华扩张的持续手段和外国特权的重要标志ღ◈✿★、冲突和批评的对象ღ◈✿★,根深蒂固地烙印在近代中国的物质与政治图景之中ღ◈✿★。本书借考察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水域中的轮船及其航运ღ◈✿★,来探讨欧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ღ◈✿★。作者罗安妮打破“冲击与回应”的中国近代史经典研究范式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回到具体问题本身ღ◈✿★,以近代中国航运发展为切入点ღ◈✿★,揭示19世纪中叶至全面抗战爆发前ღ◈✿★,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ღ◈✿★、中国航运企业与外国航运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角力ღ◈✿★,开启认识近代中国的全新视角ღ◈✿★。
轮船是近代中国一个敏感的象征ღ◈✿★,在洋夷震慑中国的坚船利炮中名列首位ღ◈✿★;同时它也具有晚清人最看重的“缩地”功能ღ◈✿★,可以让天涯若比邻落在实处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。以前的天下士更多通过阅读想象天下ღ◈✿★,而普通的乡曲之士或就需要闻见之知的帮助ღ◈✿★。过去传闻中的事ღ◈✿★,如今可以目睹ღ◈✿★,仿佛把西岭的雪山移到窗前ღ◈✿★;对于想象一个国家ღ◈✿★,有直接的助力ღ◈✿★。《大船航向》一书就把近代中国的航运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联系在一起ღ◈✿★,进而延伸到条约体系和半殖民秩序ღ◈✿★,从各种“连接”(connection)处观察航运体系的技术ღ◈✿★、物质空间ღ◈✿★,以及东西方碰撞的社会空间ღ◈✿★。中外商品ღ◈✿★、人员和观念通过航运交流ღ◈✿★,权力与知识的碰撞和冲突或许就在船上ღ◈✿★。这些内容都在书里K8凯发旗舰厅(中国)官方网站ღ◈✿★,任读者各取所需ღ◈✿★。
《大船航运》超越了一家轮船公司ღ◈✿★、一国航运势力365第三部ღ◈✿★、一条航线或是一个区域ღ◈✿★,通过轮船航运业考察近代中国这条大船的航向ღ◈✿★。作者视野广阔ღ◈✿★、视角新颖ღ◈✿★,立足于近代欧洲向外扩张大背景下的半殖民地中国ღ◈✿★、完全殖民地的印度和摆脱殖民地命运的日本进行思考ღ◈✿★:决定轮船航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?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轮船航运研究图景ღ◈✿★,贯穿其中的许多事件ღ◈✿★、人物ღ◈✿★、背后的政权ღ◈✿★、中方和外方力量都似曾相识ღ◈✿★,但在作者的新视角下呈现出一种新的解释框架ღ◈✿★。作者对条约体系下发展出来的中外不同类型合作模式ღ◈✿★,以及轮船网络构造社会空间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ღ◈✿★,有着使人耳目一新的感受ღ◈✿★。因此ღ◈✿★,这是一本值得推荐和给人启示的学术著作ღ◈✿★。
本书讲述了近代中国航运主权丧失和收回的曲折波澜ღ◈✿★、长江航运中外航企的激烈竞争ღ◈✿★,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景式的历史画面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ღ◈✿★。尤为开拓性地触及旧时代轮船内部的社会空间ღ◈✿★:船员等级和管理组织ღ◈✿★;舱室等级和乘客的地位待遇ღ◈✿★,读来眼界大开ღ◈✿★。
罗安妮关于长江航运网络引人入胜的研究ღ◈✿★,为读者提供了一条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体系的新通路ღ◈✿★。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航运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持续重要性ღ◈✿★,还提醒我们ღ◈✿★,通过新的空间和社会流动性ღ◈✿★,基础设施如何为民国初期复杂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ღ◈✿★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ღ◈✿★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ღ◈✿★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ღ◈✿★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ღ◈✿★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ღ◈✿★。